微分销系统 > 微分销

微分销未来的两个发展方向

2015-02-26 作者:李雨

  

  2014年对于微分销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电商大浪淘沙,微分销从乱战中渐渐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向“人人电商”前进还是遵从“零售走向经营人”的召唤微分销商们似乎心里已有了一本账。不过这本帐如何理清且看下文。

  “人人电商”可以理解为一个专注某种消费群体的微信小店,商家在它独立的APP开店,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获取用户,再转化订单,其商家以大学生、白领以及妈妈这类个体人群为主。

  而“零售走向经营人”则是在微信公众号基础上,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交易系统、会员系统、营销系统为一体的服务商。商家以企业、品牌商为主,比第一种商品和服务更丰富,入驻门槛也要高些。

  但“零售走向经营人”与“人人电商”前提是打破平台中心化的禁锢

  线上零售商重复着中心化的问题。线上零售商只有供应链,只有货,没有渠道,没有自己的流量,没有自己的客户,你需要不断增加营销成本才能做得更好。线上零售商除了砸钱买流量,就是打价格战。 打价格战压低毛利是有问题的,将毛利不断往下压是活不久的,商家将交给平台商的大部分利润投入到产品研发服务提升才是正道。

  同样“中心化“带来的结果对消费者而言不是好事。比如淘宝运营商,为降低成本而获得靠前的商品展示位置,只有通过刷单,写好评,如此排在前面的未必是好的商品,消费者就会被淘宝上面的信用体系给绑架。

  上述情况均是平台中心化形成的禁锢,所以过去零售业态以经营商品和渠道为方向。打破这种禁锢,去中心化就成“零售走向经营人“的方向,换而言之成为经营粉丝的一门生意。

  李英豪也极力推崇微电商去中心化的思路。他直白的将去中心化解释为“直销模式”,商家须要学会经营圈子,按照个人喜好定位展开。同时,他又表示微电商只是移动电商中的“2级发展”(1级是以淘宝/京东为主的中心化平台电商),因此无法消除中心化现象。

  在移动端,开店会是一种新的兼职赚钱手段。基于此种需求,李英豪提出微电商是“人人电商“的时代。如果“人人电商“电商还是中心化的入口逻辑,那商家数量剧增的拥堵,势必会加剧平台中心化的恶性循环。这种模式更强调的是个性化圈子经营,有熟人生意的味道。

  不过降低购物搜索比重是“零售走向经营人”与“人人电商”的一道坎

  “零售走向经营人”与“人人电商”要实现去中心化购物场景的理想状态,面临的一道坎是降低消费者在购物时对“搜索”的依赖,在平台电商模式(包括移动端)里面,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消费者依赖搜索进行购物的习惯在70%以上,而商家订单有40%来自搜索转化。

  这样的常态,不会延续,“未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可能还是会通过搜索买,而非必需品,或者是我看到觉得这个东西我迟早得要,或者是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挺喜欢,我随手就直接买了,不再通过搜索做这件事情。”而这种趋势在移动端,特别是微电商上表现的会更明显。未来通过搜索达成的订单比例会下降,最多占到20%。更多的用户会通过两种途径购买商品:一是通过垂直社区的发现去购买;二是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朋友推荐)去购买。”

  原来商家花费了大部分财力人力去从搜索中争取那40%的订单,而剩下的60%订单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这样就给了白鸦机会,从最开始帮商家做一款用户粉丝管理平台,经营用户,再根据用户需求打通订单管理、支付交易系统。弱化搜索不就成了白鸦“零售走向经营人“时代的重要一步。

  不好说“零售走向经营人”与“人人电商”二者谁优谁劣,只是表明这两者是微电商发展的两大方向,共性都强调了“人”为中心。“零售走向经营人”是从冷零售时代中以商品和渠道为中心的经营,转向经营用户(粉丝)为中心的零售,渠道成为CRM的一部分,过去冰冷的商品传到用户手中有了温度,而平台去中心化的同时,品牌趋向中心化。

  “人人电商”是从微电商买方既卖方的角度来说的,微电商是将个人业余之外的价值变现的主要途径,不借助公众账号,将商家与用户变成微信好友,强调个体与个体间的交互,社交因素明显,经营熟人圈子的生意,用熟人推荐和分享购物的方式弱化平台电商搜索购物习惯,难点是将一群陌生人变成熟人,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会加大圈子经营难度。

  其实对于微分销而言,双头并进比一方争霸要好的多。这种鲶鱼效应带来的竞争感会使得双方不断进步推陈出新。新鲜感的保持会使用户不断将目光停留在微分销之上,大大加强了整个行业的活力。

返回列表
直接点击复制微信号 xiaokeduo888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微分销 产品资料 领取开店礼包 免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