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 11:38:37 作者:邓文君
现在O2O行业是电商模式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不断的有新的企业加入,也不断的在淘汰老企业。
O2O行业又添“死亡”案例。送药O2O平台“药给力”宣布于5月18日暂停1小时送药业务。这不是近期唯一的“死亡”案例,大师之味、博湃养车等O2O行业颇具名气的企业都或倒闭、或易主。
去年还因为提供便捷的服务而火爆的O2O行业,如今因为资金的问题进入了一条不烧钱就面临“猝死”的死胡同。
发现
“APP隔几个月不用就倒闭了”
市民杨先生是有车一族,精打细算的他迷上了去年兴起的汽车O2O行业。一台车从加油、洗车到保养,都要在先看看有没有O2O公司的线下优惠。
“加油补贴最高时,一升汽油能便宜1元钱。洗车1元就能搞定。养护省的就更多了,普通小保养,不到100元就能搞定,比4S店便宜400多。”杨先生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手机里关于汽车养护、加油的APP就有20多个,微信公众号也关注了不下50个。
但是,杨先生也发现,这些公众号很多都长时间不更新,或者干脆停了,活动也就没有了。而APP更是隔几个月不用,再点击进入就发现,企业公告倒闭了。
跟杨先生有类似经历的还有赵小姐,她手机里有各种美容类、社区服务类的APP,部分也是用着用着公司就公告关闭运营了。一些洗衣、保洁等O2O虽然还在运营,但是各种补贴活动都没有了。
记者注意到,O2O行业在去年“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中异军突起,改变了很多人日常的生活习惯。但是,伴随着行业的火爆,很多O2O企业却在这场大潮中倒下了。
企业
营销计划还没实施 就没了资金支持
今年5月,掀起O2O行业一阵波澜的就是高端外卖品牌——大师之味的倒闭。大师之味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是一家面向高端用户的餐饮外卖平台。截至停业时,大师之味已在北京建立了24个众包配送站,并曾拥有8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该公司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将一批“五星级酒店大厨”整合起来,推出了39元、包含法国鹅肝的“五星级外卖”。
这家看似很好的公司,在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却宣布倒闭。宣布倒闭的“告别信”甚至在朋友圈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网友表示惋惜并称将保留它家的VIP奖牌。
大师之味创始人范新红的告别信中也有所提及:刚装修好的中央厨房被房东收回;物业水电甚至卫生问题处处碰壁;投资因为内部原因告吹。模式还在调整期的大师之味就处在接连的打击中,新的营销和扩张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没有资金来支持,只能宣告倒闭。
上述问题,几乎所有的O2O企业都要面对或曾经遇到,有的不断调整模式适应环境,没有调整或没有来得及调整的,就只能被市场淘汰。
不仅是大师之味,5月18日,主打“1小时送药上门”的医药O2O公司药给力宣告公司暂停相关业务。药给力市场总监连佳星在个人微信号上发布的文章中提到:不能把拿到投资的希望全部赌注在一家机构上、不要自我迷失方向等。
去年4月拿到B轮融资1800万美元的博湃养车,今年4月5日正式宣布易主。这家主打汽车保养的APP,曾经以90多元做保养在汽车养护O2O行业中风光一时。
数据
创业处于起步 APP呈“低龄化”趋势
网上流传着两份《O2O项目“死亡”名单》和《O2O项目败局手册》,列举了包含餐饮、社区、美业、旅游、教育、母婴等16个细分市场近千个失败的O2O项目。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移动互联网+”中国双创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一年,国内美业服务方面的创业项目数量达到140个,增长率为150%。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大多数项目就沦为了炮灰。
目前,国内创业产业现处于起步阶段,天使轮和A轮投资占绝大部分。不过伴随着优质早期创业项目越来越多,创业者在种子轮到A轮生存率较高,其后每一轮融资发展都面临“进化”考验。
友盟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友盟数据显示,App正在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时隔半年,在活跃的App中,上线时间在半年内的App比例从33%上升为38%,这表明大量新App正在进入市场,迭代更快,竞争加剧,创新型App有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2年至4年期App比例从14.71%增至16.85% ,说明2年是道坎,持续发展超过2年的应用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和胜出几率。
观点 “资本寒冬”实则理性回归
最近,苹果10亿美元战略投资滴滴出行,这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这一消息引爆了整个投资圈。然而,像滴滴这样的公司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创业者不会忘记自去年下半年袭来的“资本寒冬”下的恐惧。
随着2015年8月A股地震,以及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褪色,从投资机构到创业公司,资金的链条在收紧。
资本市场人士表示,从投资案例数和基金募集情况来看,一级市场在2015年年中达到顶峰后呈断崖式下挫。此时,大量创业项目的估值和融资额出现“腰斩”,甚至融资失败、团队解散或转向,曾经盛行的O2O、“90后”等概念逐渐被投资人抛弃,由2014年狂热的市场催生的“2VC”(为风险投资而设计的商业模式)开始走不下去了,优劣项目开始出现分化。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寒冬”更准确来说是资本的理性回归,是检验项目质量的一个过程。
风投人士认为,“资本寒冬”只是相对市场高位的一种状态,市场长期过于乐观,产生了泡沫,需要在“寒冬”中挤一挤,这未尝不可。“寒冬”的到来,对投资人而言,正是进场的好机会,也是难得的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好机会;对创业者而言,也是检验项目质量好坏的时机,考验的是项目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及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O2O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尤其是碰到资本寒冬的现在,O2O真的没有出路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