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O2O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前景呢?O2O模式一直属于电商模式中的一个热门,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2017年O2O模式前景。
一、政策:大环境利好和“红线”
1、大环境利好
在今年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正式将整个互联网+以及O2O推向了高峰。随后即便是在O2O遭遇寒冬之际,国务院再次发文支持O2O,明确鼓励生活服务类O2O,指出应大力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通过互联网+来引导经济转型。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的经济火车头要靠互联网+为主导的消费型经济来拉动,同时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全面升级。
那么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会不会有痛?当然会有;会不会有失败的企业?有,而且有很多。但是从整个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来看,痛只是短暂的,创业失败再所难免,但最终整个国内经济却会涌现大批优秀的O2O平台。而从这一届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整个互联网+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支持,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讨论大会也是非常激烈。
2、不可触碰的红线
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10月10日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既给予了网约专车合法地位,但同时也明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专车)经营者,应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并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名义提供运营服务。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政策一出台,很多兼职做司机的私家车主,恐怕都将退出专车平台,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是要保障乘客的安全,但是这一政策也引来了众多司机和专车平台的意见。其中滴滴出行就提出专车平台通过对汽车、乘客资源的灵活匹配,不但让出行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也让数百万司机获得了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而这还只是中国共享经济的开始,我们期待文件修改能够顺应和推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大潮。
从交通部的这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政策对于O2O平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不允许私家车用作专车,必然会导致滴滴出行等出行O2O平台面临生存危险。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不会由着O2O行业任性发展,相关红线政策的出台,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将迎来阵痛期。
二、上市:O2O企业钟情新三板
提到上市,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O2O企业都特别钟情于上新三板。日前旅游O2O驴妈妈、医药服务O2O康之家等O2O平台又纷纷涌向了新三板,还有一大堆O2O的创业公司在等着排队进入新三板。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O2O企业都喜欢上新三板?
1、对于挂牌新三板,大家的首要目的几乎都是一致的。如今VC创投市场不好混了,O2O难以融到更多的资金,那么登陆新三板就可以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新三板,直接建立了融资渠道。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新三板上市企业都那么幸运能够融到资,很多新三板企业的股票成交量少得可怜。
2、还有一部分的O2O企业想要挂牌新三板,是为了能够得到政府丰厚的补贴政策,基本上每个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挂牌上新三板的企业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比如海南,针对于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最少可获得一次性奖励60万元,还会针对在不同的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给予不同奖励。这个奖励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
3、挂牌上新三板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借助股权激励的方式把核心员工留住,让企业的骨干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自己同进退,大家绑在一起更容易把事情做起来。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O2O公司选择上市的几个主要原因,每家想要上新三板的O2O企业还会有着自己的战略考虑。对于很多O2O来说,上新三板也许是他们应对资本寒冬期一条不错的出路。
三、合并:整个行业合并频现
说到整合,今年O2O领域的最大四个整合案例莫过于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之间的合并。对于行业垂直细分的老大老二们纷纷选择合并,很多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从整个O2O行业的现象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其一,资本驱动。
今天很多天使投资、投资机构在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不只会投资一个平台,他们会同时投资几家平台,然后只要其中有一家平台能够胜出他们就能成为赢家。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团点评合并案例,其背后的红杉资本即是美团的投资方,同时也是大众点评的投资方,2010年红杉资本A轮投资2000万美元,是美团第一轮到第四轮的投资者;2003年就成立的大众点评,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100万美元投资,随后的C轮、D轮红杉资本都有跟投。也就是说,对于红杉资本来说,与其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打得死去活来,损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如让他们和好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其二,抱团取暖。
说到抱团取暖,最为明显的是美团,在不断扩充产品线、进军O2O之后,美团去年以来的激进式发展,导致了美团的烧钱速度大幅加快。而尽管如此,美团团购的市场份额在大众点评与百度糯米的双重挤压下也开始不断缩水。与此同时,美团的竞争对手也变成了拥有腾讯背景的大众点评、百度背景的糯米以及阿里巴巴背景的口碑,美团的融资也遇到些许困难,于是美团不得不选择抱团取暖的战略方式。其实在整个O2O资本寒冬期,不仅仅只是垂直巨头们会抱团取暖,还有一些行业内较小的O2O平台也会抱团取暖。
其三,称霸市场。
不论是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称霸整个市场,最为典型的当属滴滴快的,一个背后是腾讯,一个背后是阿里,两家通过不断烧钱,最后把众多的竞争对手都给烧死了,只剩下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最后彼此之间你干不掉我,我也整不死你,大家合并成为一家人称霸整个市场岂不快哉?这也说明了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最终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很难同时容纳多家公司共同生存。
其四,BAT幕后竞争推动。
说到这四大合并案例,其实都脱不了与BAT之间的关联。尤其是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当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百度糯米自然而然就面临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为了不输给竞争对手,百度于是推动了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为自己的O2O大战赢得一枚关键的棋子。
四、反目:两大典型反目现象
反目成仇在任何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种现象,O2O行业同样如此。不过纵观整个2015年O2O的发展历程,有两大反目现象比较典型。
1、O2O平台与服务方反目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58到家与美甲师的剑拔弩张。最开始吸引美甲师安心依附58美甲的是薪资政策,而现在却因为频繁调整让美甲师们无法拥有安全感,一场美甲师与58到家的对峙就这样发生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笔者认为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重模式的原因导致。大家都知道,重模式相较于轻模式而言,不同的就是重模式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58到家的美甲师都是采取平台招聘,而不是与美甲院达成合作的轻模式,无形之中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58到家在招聘开始时承诺给予员工过高的薪资,最后又无法兑现。
另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的过度补贴所导致。因为58到家对市场的过度补贴,导致了58同城的利润大大缩减,在利润大减的情况下,58到家想要的自然是缩减成本。此外,由于补贴所带来的用户量增长只是短暂现象,并没有培养出忠诚的用户,最终也导致了平台的订单量没有实际增多,58到家自然也就会解约一些美甲师。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树敌过多。美甲O2O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河狸家、秀美甲等美业O2O对于58到家美甲业务构成了极大的冲突;此外在家政、搬家等领域的O2O平台也对58到家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无形之中就导致了58到家的战线过于分散。
2、阿里美团反目
众所周知,美团发展之初阿里巴巴就成为了美团的股东,并一直占有美团10%左右的股份。阿里巴巴也一直想加强对美团的控制权,并最终通过美团来布局自己的O2O战略。然而美团却始终不想被阿里所掌控,最终与大众点评走到了一起。随后阿里决定退出新美大,并全面扶持自家的O2O平台口碑网,之后美团与口碑网的竞争开始日益激烈。
从阿里的角度来看,守住了O2O也就是守住了支付宝,而微信支付以及整个腾讯都是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团与点评合并之后全面导向阿里,则是阿里无法忍受的;从美团的角度来看,王兴一直都想成为BAT三强之外的最新一强,不想被他们三者之间任何一方所掌控,但迫于局势的无奈,王兴最终选择了腾讯,是因为王兴明白腾讯可以给予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来掌控新美大,但是阿里却不一样,马云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一旦投入阿里怀抱,王兴的巨头梦就难以实现,最终只会成为阿里的附庸。
2017年
O2O模式前景会是怎么样?上述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大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