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商城要拥抱社群经济
雷军用小米打开了新的方向,而电商却在小米现象里看见了新的经济模式。来自粉丝经济营造的成功是的社群经济走到了阳光之下。多用户商城在此时如何袖手旁观?在电商之中一旦你稍有落后就会被层出不穷的竞争者迅速代替。面对现下的市场变化,多用户商城必须要拥抱社群经济!
透过现象看本质,小米现象本质上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现象,一切动能来自于社群,社群的力量推送着企业的变革和品牌的再造,企业和品牌社群化正在成为下一个热潮。社会要素的组织形式和专业模式开始新的一轮创新再造,社群经济成为改变中国未来的新经济模式。
事实上,社群经济在互联网上存在已久,只是过去平台没有足够的生态反补机制,豆瓣、 myspace、qzone、微博等社交或社区化平台里都蕴含着社群经济的微观模型。有社交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市场,早期的社群经济以兴趣为中心形成松散的组织形式,由于缺乏无缝的连接管道,那时候的人们更多的是纯粹精神层面的社群,很少一部分人能够通过社群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由于一开始的社群模式的线性互动机制和过滤机制,用户的活跃度逐步下降,同时,也出现盈利模式的困境,可以说是有了社群,但是还没有社群经济,偶尔的商业尝试都被当作垃圾帖处理掉了。后来社群经济相对开放与自由让很多兴趣人群沉淀下来了,一部分人尝试通过兴趣导流进行商业化尝试,但是规模不大,不足以推动社群经济的崛起。
微博的出现是社群经济走出蛋壳的关键事件,新浪通过自己门户影响力和资源推动了全国各领域的精英、意见领袖、企业、从业者玩微博,twitter发明的follow按钮登堂入室地改变了中国社交网络的版图,单向、双向的可选择关注模式让社会精英阶层全面进入社交网络。自此,中国的社交网络更接近于现实中的人群结构分层和信息流动机制。一个关注按钮,就改变了这一切,这也是我开篇提到的社群经济的矢量性,这种矢量性让社群的人与人连接的方式进行了重构,并让社群的价值流动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不同的领域、不同学识、不同生活模式的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社群。
小米品牌和产品运营的社群化让他们的供应链变成了动态供应链,让他们的营销变成了社群口碑营销,从而在前端和后端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只是媒体过分放大和过度聚焦于小米的社会化营销,而忽视了小米通过社群经济模式是在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来推动生产力变革,社群经济不是一个营销词汇,不是一个短命的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
社群经济不是互联网泡沫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现象,火的快,退的快,很多现象级的企业或产品最终成为先烈,类似这样的现象,让很多传统企业的人们觉得社群经济就是一堆泡沫,中国式跟风确实带来了爆发式区位成长,也带来了快速洗牌、快速覆灭的可怕场景。尽管如此,我还是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社群经济不是互联网泡沫,适当的泡泡只是为了迎接太阳光下美丽的彩虹。
过去的互联网泡沫是过度的资本追捧与较低的网民消费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而今天的中国有数亿的网民,电子商务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企业可以在社群经济的生态链条中做其中一部分,也可以自己构建生态圈,生态内组织模式和组织关系的场景创新带来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大变革。社群经济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实现了人与物的连接,产品需求的社群化把企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给于新的驱动。社群经济不是泡沫,而是互联网经济时代到来的里程碑。
过去是把人群物质化,社群经济是人本的回归
跳进社交网络里,我们看到过去看似高大上的硬广告几乎没人用了,大家更喜欢对话式的情感营销,这一切是互联网的人本主义回归,社群经济就是人本回归的最好载体。
从人本角度去回望,过去经济社会的治理模式是将人类社区物化的过程,物化过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解构和重构,也带来了现代化社会,一切结构化、一切数据化、一切可管理化。社群经济是人本回归,是现代工业社区的重构和再组织,让技术、数据、管理等硬邦邦的词语为人服务。社群经济下已经衍生出的分享经济、粉丝经济、已经让我们尖叫,随着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社群经济会是主流经济形态,崇尚平等自由的马克思老爷爷看到都会激动的热泪盈眶。
随着现在用户体验、粉丝经济的兴起,用户与商家完成了一次措手不及的位置转变。现下的多用户商城经营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更加先进的功能与怎么抓住爆点。而是要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社群也就是目标人群,粉丝。只有找准目标发力才能一击即中,遍地撒网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