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传统电商企业怎么切入移动电商?
从2002年淘宝开始,到后面的天猫,再到后续的独立电商,再到如今的移动电商,时代在变,消费习惯在变,那么企业也只有跟上市场的节奏,不断创新才不至于被消费者遗忘。
问题的角度很值得思考,移动终端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更多的优化。讨论前,我先自己拟一个定义,什么是“传统企业”。我认为,所谓传统,不能一概而论,必然存在对应的“新型”才有“传统”的意义,因此“传统企业”有多重定义,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成“守旧不求新”。
从商业上明确传统企业的特点后,再针对性地分析移动终端能在其中起什么作用。传统企业其实并不需要“融入移动互联网”,而是“借助”。融入这个词很难做到,因为它意味着需要将全流程都改造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套路,但很难办到,因传统模式已有长时间积累,产业线上下游联动,单从其中一环入手改造很难牵动到其他环节,反而有可能被产业链抛弃。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玩法,融入既然风险大,可以考虑的是借助这股新力量巩固传统模式。移动互联网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能直达消费者,达成企业与受众之间直接沟通的效果。以我的见解,以下几种方式都值得一做:
外部营销
复制原有渠道的一部分
直接将原有的产品介绍、产品展示以app方式分发,就像互联网早期,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希望建个企业站一样。这样的方式没有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精髓,但仍然是值得一做的手段,用少量资金扩展产品宣传渠道,玩的起的企业都值得一试,虽然大部分效果都不好。
改造原有方式的一部分
按照移动互联网的套路,将产品宣传渠道转换为社区、游戏、资讯等形态。这方面做的好的有足球应用“北京国安”,这是俱乐部官方主导开发的一款专门面向球迷的资讯应用,主打死忠粉。他将以往需要看电视、资讯站才能获取到的球队信息、赛程、球员资料、官方周边购买、球票预订等功能打包在一起,借助特权垄断和俱乐部自身优势,用心开发出了适用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并加入了现场联动的小功能,虽然鸡肋,但获得了球迷的认同。
在改造基础上加入互动和UGC成分
这类才应该算是真正利用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精髓,“随时随地,无线互动”。优惠券型的官方app都属于这类,比如“星巴克中国”和“麦当劳优惠券(官方合作)”。星巴的app内置了地点查询、LBS签到与留言、菜单、优惠券,还有个鸡肋的星巴闹钟,甚至把招聘信息都写了进去。虽然我不太理解这样的产品布局,如果说豆瓣喜欢从重度用户里招产品人员,那么喜欢喝咖啡就能等价于愿意去星巴擦桌子?但无疑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内部加速
以往的OA系统已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需求,大二全、裹脚布是通病。内部加速的意义在于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传统OA将重点放在工作流和文件管理上,但由于落后的登录方式、难用的功能设计、乏味的界面等多种原因,很难真正实施到位,更多见的情况是风风火火搞个一年半载,热情消退后凑合着用,直到实在不行了,换个软件或实施,再来一次风风火火。
现在智能手机几乎100%覆盖员工,OA的操作平台也需要相应地向移动终端过渡,而不应只局限在客户端或Web端。根据以前做ERP服务国有企业领导的经验,中高层的日常事务多为审批和报表。从这些点上入手,将传统ERP工作流的领导审批环节换用移动端app实现,也是一种加速的思路,但技术上有难度。对于员工,企业通讯录、留言板、跳蚤市场、差旅费报销、各类借用手续,这些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方向也值得深入,但更多的可能是作为已有内网平台的辅助而非主导。
传统企业引入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概念是一种趋势,“受众在哪,渠道就应该铺设到哪”,有报纸时,大家抢头版,有电视时,抢黄金时段,有网站了,纷纷建站,现在轮到智能手机出场,迟早会形成固定的渠道和模式。但由上面的思考也可看出,并非所有行业的传统企业都具备接入、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所以如果需要详细讨论具备执行基础的策略,需要限定范围。
总结:目前移动电商市场还属于红利市场,各个方面的效果大家都还在尝试阶段,只是就现在的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传统企业需要快速切入到其中来,毕竟电商市场一直是唯快不破的,内外结合共同发展是趋势。
相关推荐

首先大概介绍我自己的,我在北京创业算比较早的,是从2003年12月开始大2休学创业,无意间到今年已经10年了,不知觉就从一…

很多中小卖家,往往会模糊他们之间的差别。 好比要建造一座金茂大厦,先要有建筑设计师设计图纸,明确好建造的楼层数…

回头顾客对于店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上开店,下面总结三点网店回头客培养的方式。 一、东西新颖,独…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购物方式,尤其是随着70后、80后人群都相继为人父母,他…

一个成功的淘宝店铺,自然搜索流量应占店铺总流量的40%以上,为什么这么说?其一:淘宝搜索流量非常巨大,其二:淘宝搜…

由于网络零售具有超时空、跨地域、低成本的特点,因而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传统的实体零售形成了直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