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发展,微信小程序生态初具规模,相配套的规则体系也更加完善。在小程序平行分论坛上,微信小程序法务负责人梁博文介绍,微信小程序建立四大运营规则体系,坚持分享有度、拒绝骚扰的原则,依照规则进行平台治理,保护开发者和用户利益。同时提示小程序开发者避免落入规则的红线,降低运营与合规成本。
小程序构建四大规则体系,平台治理日臻完善
2017年底,微信在更新版本中小程序出现在下拉任务栏。此次微信公开课PRO版,微信发布《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微信每个月有10.82亿用户保持活跃,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去,每天有4.1亿音视频呼叫成功。小程序生态覆盖政务民生、零售、交通出行、金融、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
伴随小程序的技术和产品更迭,相配套的规则体系日趋成熟。目前,小程序形成四大规则体系,包括《服务条款》、《运营规范》、《常见拒绝情形》和《开放的服务类目》。其中,备受关注的《特殊行业建议资质》变更为《开放的服务类目》。基于此,小程序的服务类目细化为“非个人”、“个人”以及“海外”三种类型,满足不同开发者的需求,非个人类型的服务类目也从280多个增加到320多个。
在涉及相关资质和规定时,均可以从“微信法务”小程序获得相关指引,希望“微信法务”小程序成为开发者手边的法律顾问。通过“微信法务”小程序,在《开放的服务类目》里面,开发者可以直接点击证照名称,参照证照的示例样本,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文。对于未取得证照的开发者,会是一个详细的指引,帮助开发者和运营者了解相关资质和规定。
同时,微信小程序针对资质过期、不合格等进行重点审核,部分恶意违规的开发者被纳入黑名单、进行起诉索赔。2018年11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一则案情通报显示,腾讯公司起诉杭州四家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号及关联小程序“贷款大全吧”非法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活动,进行虚假商业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其中,“贷款大全吧”小程序注册时就存在提交伪造资质批文的问题。
在社交、工具类小程序的UGC内容管理上,腾讯安全管理团队与产品团队发挥和开放腾讯信息安全能力,打造“内容安全接口”。近期,内容安全服务将在微信开放平台开放能力申请入口,支持服务商使用。开发者可使用该接口,初步检测小程序中的文字和图片。未来,音频、视频等内容,是否含有明显的不良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在小程序运营中,商标侵权困扰一些小程序开发者。此前,有一批小程序、小游戏,名字非常相似,导致用户在搜索时产生混淆。针对恶意的、仿冒的小程序,平台会下架处理;对于未达到恶意仿冒程度,平台会对帐号搜索进行限制。
拒绝用户被骚扰,增强用户数据控制力
2018年初,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反复强调,不希望小程序成为被透支的流量,对小程序有足够的耐心。如何拓展小程序的分享场景,一直是小程序开发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小程序坚持“分享有度、拒绝骚扰”的用户体验原则。和服务号、订阅号不一样,小程序可以通过模版消息主动触达用户,这也吸引不少开发者热衷于通过模版消息为小程序导流。但是,平台对小程序模版消息的设定,是基于服务场景、服务必要性为前提而下发,而不是为了推广、营销而进行信息发布。
梁博文介绍,小程序希望通过好的小程序服务和体验,吸引好友参与,和开发者一起提升分享的互动性。而对“分享即得利益”的模式说“不”,例如分享就可以获得优惠,因为这种行为无需考虑分享内容的质量或者体验,直接单方面、强制性地打扰到其他用户。
其中,“分享即得利益”模式中“多级分销”较为典型。“多级分销”主要表现为变相入门费、团队计算报酬以及多层级拉人头。这种模式极易导致各个层级的用户忽略相关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质量,对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推荐转移为拉取更多人参与,使“分享”的意义变质。
2018年12月27日,腾讯公司发布《腾讯隐私保护白皮书》。用户隐私及数据安全也是微信小程序重点关注方向。在《服务条款》、《运营规范》中,分别设有“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用户隐私及数据规范”专门章节介绍。
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微信小程序在产品功能设计上给用户更多控制力。在小程序的设置页,为用户提供了数据权限开关,一旦用户授权之后又关闭了,小程序再次使用该用户数据时需要重新获得授权,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数据控制权。用户在小程序的资料页还可以看到隐私数据保护的提示以及投诉入口。
小程序在收集、获取用户数据时坚持“必要+合理”的原则。必要是指只有在小程序的具体业务中,确实有场景需要获取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开发者才能去获取用户的同意授权;合理是指开发者获取的这些数据范围不应该超出具体场景所需要的数据范围。
梁博文介绍,小程序还将会上线昵称、头像的马甲授权,用户可以选用非真实的昵称和头像进行授权登录,在不影响小程序业务的正常运作下,让用户授权头像昵称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同时,用户隐私数据的授权也是一种信任,平台和开发者都不应该辜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