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朱啸虎表示18年将有几百亿资金进入小程序。虽然最终小程序的实际融资金额不到百亿,但也累积融资超43亿元,是去年的6倍多。且半数以上的融资额超过1000万元,涉及游戏、电商、内容等诸多领域。无论是产业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对小程序布局的必要性似乎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但所谓小程序红利背后的本质趋势是什么?小程序对于企业和产业的核心价值有哪些?企业如何正确看待并抓住小程序的机会?
2019年1月5日,在阿拉丁2周年年会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从传播、场景接入、产业融合等角度深度探讨了小程序的核心价值。
倪正东认为,小程序是必备的基础设施。甘剑平提出,小程序的优点在于它的易传播、易使用和易制作。吴声表示,在产业互联网变革的逻辑里,小程序作为工具引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李骁军提到,小程序是很好的前端赋能工具,但核心还是要回到商业本质,关注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
倪正东:小程序有很多新的机会,毕竟是微信生态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过去两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你们觉得小程序能够独立存在多久,会长多大?
李骁军:刚才史文禄提到两个关键词叫“基础设施”和“全民”。他认为小程序是未来十年,甚至是中国互联网最后的技术形态,这个应该是蛮大胆的预测。
小程序不仅是创业公司的机会,大量现有的公司也利用小程序获得了用户的增长。简单来看,微信小程序是一个操作系统,成长于类似APP的形态,互联互通。但是在过去两年,经过很多创业者的实践和交流,产生了很多本质的创新。
比如社交网络的代入,以前在互联网里获客都是靠搜索,现在有了微信支付和账号的闭环,小程序就可以很自然地在微信群、朋友圈代入,闭环做进去之后,带来的革命跟以前还是挺不一样的。
我同意史文禄的说法,小程序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基础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取流量红利或是过了一阵风口就没有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现有的大公司,小程序里都存在机会。
这里面的机会包括了不同的行业,最开始我们看到的小程序就是电商,比如享物说这种二手购物平台。还有像糖豆广场舞,面向更多的人群,让一个大妈去下一个APP还是有难度的,小程序降低了难度。
还有一些是工具化的小程序,刚才也提到工具化对传统企业的改变和革新。拿餐饮业来讲,有了小程序之后,消费者在场景化的接触时就会特别自然。商家也知道用户的数据,有了CRM,能真正提高效率。
小程序听起来是一个风口,但是对各行各业本质上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作为投资者我们都是走着瞧、慢慢看的心态,从今天来讲它远远比两年前我们的认知要大得多。
甘剑平:我觉得小程序有几个非常大的优点:
一是非常容易被传播。按一下转发就可以传到朋友圈、微信群里。它也非常容易被白领或者大妈接受,容易使用。
二是小程序非常容易制作,制作一个小程序几乎不需要懂编程。一个小程序员不需要懂C++,不需要懂Java。小程序的制作比当年PC互联网时代制作一个网站要简单很多,比制作一个APP更加简单,刚才李骁军提到每一个餐馆的老板,每一个小店铺、商贩都可以很简单地制作自己的小程序。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两年里,有这么多产品在依赖小程序,几乎每一个大公司都在用小程序传播信息、下订单。
关于小程序,也有需要大家思考的事情。比如在小程序里获得的用户,到底是公司的还是腾讯的,到底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还是在为腾讯创造价值?
从微信往下拉,只有过去用的十个小程序会被呈现出来,所以有很多小程序被用过一次,但过几天如果你记不住它的名字,就很难找到了。在这一刻,这个用户到底是不是你的用户,还是说腾讯的用户要用一下这个小程序。
小程序里面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公司,比如同程艺龙、携程、微博等等,但也有很多公司是我们没听过的。当用户点了这个小程序,大家知不知道背后的品牌、运作团队、资本是谁在支撑。能不能在用户的脑中、手机上留存这个小程序,未来有没有价值,这是一个疑惑。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小程序的开发者、参与者需要考虑的事情。
吴声:第一,我们看到原来有很多场景,像餐饮、快闪店,他们因为小程序获得了极大的赋能。
第二,从2018年到现在,像同程艺龙、有赞这样的上市公司,即便我们用非常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小程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第三,小程序从基础配置的角度具备了普惠的属性,它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我们今天要发一个餐厅的位置,大众点评是小程序,导航是小程序,小程序和支付宝共同构建了更加低门槛、精准连接的体系,对于这样的价值,我们不能低估他们。
第四,李骁军老师的担忧,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的。第一,微信和QQ现在的日活、周活和月活都处于一个滞缓的状态,很多人在说新社交时代正在到来,比如头条的飞聊等等。这种新并不是作为社交通讯的一个RM的传播,它的本质是时代社交化正在成为底层的硬形态和社会形态,这个空间没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它是死的。但是因为有我们,它被分享了、被社交化了、被内容化了。在产业互联网变革的逻辑里,作为工具引擎的小程序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后,小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纯粹的产业,最后是否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个人认为需要用协作的意识去认知它,用更加精准嵌入式的API思维理解它,而不是必须作为一个纯粹的小程序。
微信对于小程序的政策起起伏伏,我原来特别看好小游戏作为一个独立品类,但是一翻就乱,的确要有监管的必要性。第一是场景,第二是效率,第三是算法,第四是产业的融入,这可能是小程序未来更大的空间。
甘剑平: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已经有很大规模的BAT,还是独角兽、初创公司,小程序都是必须要利用好的工具。很多公司在小程序上享受到流量红利,而且是相对便宜甚至免费的红利。
但如果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最终还是要抛出小程序,或者说不能仅仅把小程序作为唯一的渠道和营销手段。要想为用户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就必须要在多渠道、多平台跟用户互动。
李骁军:小程序是很好的赋能工具。用一个时髦词叫获客,在做支付闭环这方面,小程序能天然地进行助力。但小程序也只能在前端给你提供优势,如果这种优势是给大家一个一致的开放式平台,你能用得好,别人也能用得好。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一家电商公司后端的供应链体系、产品体验,重复购买还是你要自己做好的底子,仅仅有小程序是不够的。
吴声:我们说小程序,第一,对待新生事物要拥抱不确定性和新的红利窗口期。第二,你要制定游戏规则,实现新品类的创造。第三,你要给用户创造真实的价值,你所提供的服务增量是不是符合用户的迭代和需求,否则一定会回到原点。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对于新的状态、新的物种是犹豫的,那你就会错失战略机遇期。所以对于创业者、从业者来讲,不能犹豫,我们要迭代它。但核心还是用户价值、产业价值,是对商业原点的尊重和敬畏。
倪正东:你用得最多的小程序是什么?
李骁军:我的使用习惯跟大家差不多,第一是下拉,第二是分享。比如去一个餐馆,自然而然地就把餐馆的位置分享出来了,它不像美团、大众点评这种超级APP,本身有一个很强的品牌效应,想用的时候直接就想到它们。
小程序非常场景化、社交化,实际上你很难通过下拉来使用,它跟APP的使用习惯不一样,这是一个挑战。在小程序用户的心智里,品牌到底在哪里?怎么让用户想到你?
为什么小程序今天这么受欢迎?因为它满足了需求,在特定场景里用户能够找到并且使用。心智最后还是要靠产品来占领,不是说用户在想一个小程序本身的界面,这也是小程序以后会变化的地方。无论是下拉,还是在群里传播,小程序在演化过程中,也是希望以后能更好地让用户找到它。
吴声:回到李骁军老师提到的,小程序如何形成用户心智这个问题。几年前有一个企业创始人跟我提到对百度这个渠道的看法,他说我现在要不要买百度的品牌专区,取决于我这个公司是否具备让用户主动搜索的意愿。
小程序作为一种工具,我把它称为场景的IP。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面形成用户心智的联系,实现从工具到场景的解决方案,最后实现到品牌IP的跃迁。不管是小程序的从业者,还是创业者,他都需要扎扎实实地回到用户的关系场景里。
甘剑平:吴声刚刚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百度专区,百度的关键词是要花钱买的。目前为止,微信对小程序还是持免费的态度,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微信早晚是要把小程序货币化的,要从各位开发者身上割韭菜的,大家觉得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货币化,我们也可以为腾讯公司提提建议。
吴声:当小程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我们就会在信息流、滑屏的时代里不断沉浸,微信或腾讯会基于小程序把智慧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社交信息流、游戏的场景不断深入,一旦成为无意识的行为,用户就不知道在哪儿花了钱,这已经给他完成货币化的贡献。
第二,提到产业互联网,是深刻理解了微信作为一种操作系统,完成连接后能赋能更大的产业价值,更大地实现货币化,更多地运用腾讯的赋能体系和赋能工具。
智慧零售和阿里新零售哪个更有优势,腾讯云和阿里云谁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主流生产力,谁更能说明产业互联网和小程序之间的关系,现在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是为数不多的王牌,我大胆断定短期里他们不会直接粗暴地进行收费。而是要通过产业连接的逻辑,完成它跟永辉、步步高、蘑菇街、拼多多、京东、同程艺龙新的合作。这不只是简单的代理人的战争游戏,这是更大的一盘棋。
李骁军:我同意吴声的观点,腾讯作为基础生态,已经占据了人群。但是接下来就是占用人的时间,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了,钱花哪儿了。这两条可以通过小程序、自媒体,把时间、消费花在这里,至于他怎么从中货币化,怎么找到商业模式,他可能也不着急。目前的生态还是处于养的阶段。
吴声:资金盘、社交流,下一个十年还是水大鱼大的十年。